攀岩新星闪耀国际赛场,中国选手勇夺世界杯分站赛冠军
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国际攀联(IFSC)世界杯攀岩赛法国霞慕尼站比赛中,中国攀岩队再创佳绩,22岁的小将张毅以惊人的爆发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,在难度赛项目中力压群雄,为中国队夺得本赛季首枚世界杯金牌,这也是中国攀岩队自2019年以来,时隔四年再次站上世界杯分站赛的最高领奖台,标志着中国攀岩运动正迎来新的黄金时代。
霞慕尼之战:巅峰对决惊心动魄
作为攀岩运动的发源地之一,法国霞慕尼站历来是世界杯系列赛中竞争最激烈的分站,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顶尖选手参赛,其中包括东京奥运会冠军阿尔贝托·吉内斯(西班牙)和世锦赛冠军雅各布·舒伯特(奥地利),在预赛中,张毅以第5名的成绩晋级半决赛,并未引起过多关注,半决赛中他凭借一条近乎完美的攀爬路线,以全场唯一“完攀”的表现震惊裁判组,以头名身份闯入决赛。
决赛当晚,霞慕尼的露天岩壁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陡峭,最后一条决胜路线设计极富挑战性——起步需连续完成三个动态跳跃动作,中段则是考验指力的悬垂斜面,终点前的“魔鬼屋檐”更是淘汰了前五位选手,当张毅作为最后一名选手出场时,现场观众屏息凝神,只见他身着红白相间的中国队服,以教科书般的侧拉技术突破中段难点,在屋檐区域创新性地采用“倒挂钟摆”技术节省体力,最终以3秒优势率先触顶,全场响起长达两分钟的掌声。
“这条路线需要70%的力量和30%的智慧。”赛后张毅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我在训练中专门模拟过类似地形,但真正比赛时还是被最后一个反斜面吓到了,触顶那一刻,我听见教练在场边喊‘中国必胜’,这给了我最后的力量。”
中国攀岩: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
张毅的这枚金牌,折射出中国攀岩近年来的系统性突破,自2016年攀岩被列为东京奥运会正式项目后,国家体育总局便启动了“攀岩振兴计划”,通过“跨界选材”从体操、武术等项目吸纳苗子,并聘请法国、日本教练团队执教,2017年,中国攀岩队首次组建职业化国家队;2019年,上海建成亚洲首个符合奥运标准的攀岩主题体育馆;2021年,中国攀岩联赛开启商业化运营,吸引了包括李宁、凯乐石等品牌的赞助。
“张毅的成长轨迹很有代表性。”国家队主教练王志强介绍,“他13岁从体操转项攀岩,初期因指力不足屡遭挫折,但胜在核心力量强、空间感好,我们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为他定制了指力训练方案,这两年他的进步速度远超预期。”数据显示,张毅的静态悬垂时间从2020年的42秒提升至现在的2分18秒,动态跳跃距离增加了35厘米,这些数据均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准。
国际攀联技术总监马克·辛克莱尔评价道:“中国选手正在重新定义攀岩的竞技哲学,他们不再单纯追求力量,而是将东方武术的柔韧性与西方科学的训练体系结合,张毅的屋檐技术就是典型案例。”
岩壁之外的挑战
尽管竞技成绩突飞猛进,中国攀岩仍面临诸多挑战,目前全国注册攀岩运动员不足500人,专业岩馆仅82家,且集中在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,对比日本超过2000家的岩馆数量和欧洲成熟的青少年培训体系,普及度差距明显,户外自然岩壁开发也受限于环保政策,目前国内可用于比赛的天然岩壁不足10处。
“我们正在推动攀岩进入更多中小学体育课。”中国登山协会攀岩部主任厉国伟透露,“今年9月将启动‘岩苗计划’,在云南、贵州等喀斯特地貌区建设20个青少年户外攀岩基地。”商业领域,凯乐石等本土品牌已开始研发符合亚洲人手型的专业攀岩鞋,安踏则计划推出面向大众的智能保护装备。
下一个目标:巴黎奥运会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攀岩赛制将迎来重大变革,新设的“速度接力赛”要求三人团队协作,这对中国队的梯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,18岁的女子速度赛选手李雯婷已多次打破亚洲纪录,与张毅形成“双核驱动”。
“世界杯金牌只是起点。”张毅擦拭着胸前的金牌说道,意昂体育平台“我和队友们每天都在研究奥运路线视频,法国选手的屋檐技术、日本选手的指力分配都值得学习,在巴黎,我们要让国歌在岩壁上空响起。”
霞慕尼的夜色中,中国攀岩队的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国旗折叠收起,岩壁上那些被镁粉标记出的手点痕迹,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个年轻团队攀登的故事,而在万里之外的中国,无数青少年正通过直播画面,第一次将目光投向那些垂直的梦想。